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成果  > 正文

《Physical Review Letters》:混合阶非厄米趋肤效应


近日,我院声学团队与武汉大学刘正猷教授团队合作,在非厄米拓扑声学领域取得重要成果,相关研究成果以《Hybrid-Order Skin Effect from Loss-Induced Nonreciprocity》为题,发表于物理学领域顶级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物理评论快报》)。我院声学团队青年教师吴吉恩博士为第一作者,武汉大学邓伟胤教授、陆久阳教授、刘正猷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论文第一单位304am永利集团,这是永利官网首次以第一单位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论文

非厄米系统的拓扑物理研究是当前国际前沿热点,其中非厄米趋肤效应是其核心现象之一。布洛赫体态的一阶趋肤效应与高阶趋肤效应已经很多研究工作证实。然而,在单一系统中能否同时实现一阶和高阶趋肤效应,即混合阶趋肤效应,是该领域有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此外,非厄米趋肤效应通常需要系统具备非互易的耦合。该耦合在声学系统中往往需要用有源器件(如放大器、喇叭等才能实现。有源器件的引入会使得结构更为复杂,并且很容易造成系统的不稳定。因此,探索更可行的非互易耦合实现方式意义重大。

团队提出通过层间赝自旋自由度与损耗实现非互易耦合,避免了传统有源器件的结构复杂性与不稳定性。该方案可推广至光子、电子等其经典系统,具有广泛适用性。图1(a)展示了声子晶体中观测到的声波非互易传输。将这种非互易耦合推广到二维结构,为实现混合阶趋肤效应创造了条件。研究人员发现,在二维非互易系统中,同时存在一阶趋肤效应(边界趋肤)和二阶趋肤效应(角趋肤),即混合阶趋肤效应。该混合阶趋肤效应的拓扑起源,是系统具有各向异性的方向能谱绕数。最后,研究人员在声子晶体中证实了混合阶趋肤效应的存在(图1(b)-(e))。混合阶趋肤效应的发现,不仅丰富了非厄米拓扑物理,还为新型功能非厄米器件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图1. (a)损耗诱导的非互易传输观测。(b)正方形声子晶体样品。(c)正方形声子晶体中的角趋肤观测。d菱形声子晶体样品。(e)菱形声子晶体中的边界趋肤观测。


文章链接: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34.176601


上一条:学院获国家科研项目(2005-2024)

下一条:《Physical Review B》:声学非阿贝尔高阶拓扑绝缘体的实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