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力 博士 副教授 研究生导师
电 话:13638671958 邮 箱:wangli@csust.edu.cn 办公地点:新能源大楼2栋208
|
◆个人简介
王力,男,汉族,中共党员,1990年出生,湖北仙桃人,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力工程系教师。
2013年6月毕业于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18年6月毕业于武汉大学电气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18年入职304am永利集团电气学院,2024年晋升为副教授。
◆主讲课程
1.电路理论 2.电工电子技术
◆研究方向
1.新型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 2.微电网建模与控制及源网协调控制
◆论文专著
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IEEE期刊、IET期刊、太阳能学报、电工技术学报等发表SCI/EI论文十余篇。
[1]Li Wang, Ningting Zhou, Yi Shu, et al. A flexible dual-mode switching strategy for grid-connected energy storage considering fault ride through capability and support for AC microgrid stability, IEEE Transactions on Energy Conversion, 2025
[2]王力, 舒毅, 赵斌, 等. 基于Kuramoto模型的孤岛微电网分布式二次频率控制策略[J]. 太阳能学报, 2024
[3]王力,胡佳成, 曾祥君, 等. 基于混合储能的交直流混联微电网功率分级协调控制策略[J]. 电工技术学报, 2024, 39(8): 2311-2324.
[4]王力, 谭振杰, 曾祥君, 等. 基于改进等效电路模型的直流微电网大信号稳定性分析[J]. 电工技术学报, 2024, 39(5): 1284-1299.
[5]Wang Li, Zhao Jie, Liu Dichen, et al. Governor tuning and digital deflector control of Pelton turbine with multiple needles for power system studies[J]. IET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 Distribution, 2017, 11(13): 3278-3286.
◆专利成果
申请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
[1]王力, 周宁婷, 曾祥君, 等. 并网逆变器跟网/构网柔性切换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P]. 2024-12-12, ZL202411777118.5.
[2]王力, 谭振杰, 胡佳成, 等. 一种基于改进等效电路模型的直流微电网大信号稳定性分析方法[P]. 2023-10-20, ZL202310874464.4.
[3]王力, 乔腾, 赵斌, 等. 基于陷波器和比例谐振控制器的光伏并网控制方法及系统[P]. 2021-11-26, ZL2020010045559.1.
[4]赵洁, 王力, 刘涤尘, 等.一种汽轮机调速器执行机构分段线性模型及参数获取方法[P]. 2016-03-30, ZL201410710344.1.
[5]赵洁, 王力, 刘涤尘, 等.一种适用于电力系统分析的转桨式水轮机调节系统动态模型[P]. 2015-8-5, ZL201510473686.0.
◆科研项目
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主持省教育厅项目2项、省电力公司项目1项,作为课题二子项负责人参与完成西藏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1项。
[1]主持,湖南省教育厅,灾害条件下新型配电系统孤网运行电压频率协同控制,在研;
[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交直流混联独立微电网动态频率自律控制研究,在研;
[3]主持,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风光水储交直流混联微电网调频特性及频率稳定控制研究,在研;
[4]主持,湖南省教育厅,面向源网协调的新能源低电压穿越能力优化研究,已结题;
[5]主持,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特高压直流故障特征及故障区域识别方法研究,已结题。
◆荣誉奖励
1.2024年,获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可再生能源配电系统故障主动保护与自愈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科学技术一等奖,排第4
2.2022年,获湖南省可再生能源学会,高寒地区风光互补智能发电系统,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第2
3.2023年,获湖南省可再生能源学会,高寒高海拔地区智能型路灯技术开发及应用,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排第3
4.2022年,获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核电接入电网的风险评估及优化调度技术,电力科技创新一等奖,排第10
5.2019年,获中国能源研究会,发电机组涉网控制系统精细化建模与优化关键技术及应用,能源创新二等奖,排第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