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1日晚19时,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人、中山大学林进平教授应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来到永利官网云塘校区文科楼B505报告厅,为我院师生带来了主题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青年学者成长”的学术讲座,陈万球书记、曹淑蓉博士、冯东东博士、李哲博士、陈宗照博士、丁敏博士、蔡艳博士、孟德忠博士、单小倩博士等学院年轻教师和部分学院研究生参加了本次学术活动,讲座由张明海院长主持。
林教授在讲座中指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他强调,对传统文化绝不能采取“无批判”的简单推崇,而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深度理解”与“批判性继承”,最终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其核心在于将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度融通,从而真正“拔高传统文化”,使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资源。
林教授进一步指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绝不能停留于自身闭环,必须实现“双轨对话”。一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交流对话,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真正扎根、说中国话;二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国际学术界的前沿对话交流,接轨国际学术前沿,吸收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例如,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等重大命题,必须兼具中国特色与世界性维度,将其置于人类文明发展史中予以考量。
“讲好中国故事,关键在于加强理论的国际性视野与表达。” 林教授还谈到,要通过扎实的、符合国际学术规范的研究,向世界阐明中国道路背后的文化逻辑与理论创新,旨在争取国际学界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理论更多的理解与思想共识,掌握话语主动权。
在研究方法上,林教授谆谆告诫,马克思主义理论各二级学科研究必须要有扎实的马原、马哲功底和发展史、思想史的视角。他提倡运用比较思维研究中国化具体问题,打通哲学、历史、政治等多学科知识,使研究更加灵活透彻。一切研究都要坚持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理论实践性,回应时代之问。
最后,林教授特别寄语在场青年师生,做学问非一日之功,要有“坐冷板凳”的勇气和决心,静心读书,厚积薄发。唯有经过长期系统的学术积累,方能于此宏伟的学术事业有所建树。
林教授主讲后,陈万球书记进行了总结,他认为林教授的讲座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把准了时代脉搏,为青年学人明晰了学术方向,其研究路径与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极富启发意义,值得大家深入学习把握。
(图 文/王思雅 一审/银星 二审/文贵全 三审/陈万球)